科普动画 | 防护林如何保护我们不“吃土”?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是怎样的?
admin
2021-10-21 03:10:21
0

原标题:科普动画 | 防护林如何保护我们不“吃土”?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是怎样的?

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沙漠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,戈壁面积也超过了50万平方公里。沙漠和戈壁的总面积更是达到了128万平方公里,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%,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提供了物质基础,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。

面对这种情况,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构建防护林体系,“三北”防护林1978-2050年建成、农田防护林1998-2000年建成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1989-2015年建成、太行山绿化工程1986-2000年建成、沿海防护林1988-2010年建成。

“三北”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,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,北抵北部边境,南沿海河、永定河、汾河、渭河、洮河下游、喀喇昆仑山,包括新疆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山西、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北京、天津等13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559个县(旗、区、市),总面积406.9万平方公里,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.4%。规划造林5.35亿亩。到2050年,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.05%提高到15.95%。

干旱、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难,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,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。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然而,防护林的构建却并非易事!防护林最外围的灌-草带,有利于增加近地层活动面的粗糙度,削弱气流动能,使气流速度降低,力求最大限度地将流沙阻挡在这一带。乔-灌木林带是继旱生植物灌-草带后的第二道防线,其作用在于继续削弱近地面气流的速度,拦截悬浮移动的粉粒细沙,对气流加以“过滤”。护田林网能够形成良好的生物小气候,对于防风阻沙,改善农田气候,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具有显著效果,以上三道防线的构建,才算完成了防护林的整体工作。

三北工程建设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.3万公顷,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.05%提高到了现在的13.57%,活立木蓄积量由7.2亿立方米提高到33.3亿立方米。

@西昌人 强冷空气今晚抵达,降温7~9℃,还伴有降雨!

目前600000+人已关注加入我们

期待你是下一个!

来源:星球科普局微博、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

编辑:龙菲

责编:彭磊 李雪 洪小晶

主编:文雅

审核:孔巍

相关内容